黃疸   [huáng dǎn]
[黃疸]基本解釋
病人的皮膚、組織和某些體液的黃色色素沉著,由膽汁色素沉著引起。系由於膽汁之正常分泌和排泄發生障礙(如在某些肝病時)或紅細胞破壞過多(如內出血後或各種溶血狀態時)而出現的症狀。又稱黃癉。身黃、目黃、小便黃是其三大主症。
[黃疸]詳細解釋
亦作“ 黃癉 ”。中醫學病症名。病人的皮膚、黏膜和眼球的鞏膜都呈現黃色的症狀。通稱黃病。
《素問·平人氣象論》:“目黃者曰黃疸。”《東觀漢記·光武紀》:“帝風眩黃癉病發甚。” 王西彥 《古城的憂鬱·蹂躪》:“一張本來就像害著黃疸病一般的臉孔,也老是陰沉沉的,像落雨日的天。”
植物的一種病害。參見“ 黃銹病 ”。
[黃疸]百科解釋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徵,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更多→ 黃疸
[黃疸]英文翻譯
jaundice; jaundice,icte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