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n nàn nuó 
  • 10
  • CWYG

[難]基本解釋

[ nán ]

1.不容易,做起來費事:~處。~度。~點。~關。~熬。~耐。~產。~堪。~題。~以。~於。困~。畏~。急人之~。

2.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免。~為。~保。~怪。~倒(dǎo)。~道。~能可貴。

3.不好:~聽。~看。

[ nàn ]

1.災禍,困苦:~民。災~。遇~。逃~。殉~。患~。遭~。避~。排擾解~。

2.仇怨:排~解紛。

3.詰責,質問:發~。非~。責~。

[ nuó ]

古同“儺”。

[難]詳細解釋

1. 難 2. 難

〈名〉

  1. 災難;禍害,人為而產生的禍害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孫子·謀攻》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 曹操者,然 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資治通鑑》

    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以免於難。——《國語·晉語》

    芟夷大難。——《資治通鑑》

    故及於難。——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又如:排難解紛;苦難(痛苦和災難);逃難(逃災);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境);蒙難(遭受到人為的災禍);罹難(遇災遇險而死);避難(躲避災難或迫害)

  3. 兵難,指反抗或叛亂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賈誼《過秦論》

  4. 又如:發難(發動反抗或叛亂);首難(首先發難)

  5. 怨仇;仇敵

    將西南以與秦為難。——《戰國策》

〈動〉

  1. 詰問;責難

    追難孔子,何傷於人?—— 王充《論衡·問孔》

    交相問難。——清· 劉開《問說》

  2. 又如:刁難(故意使人為難);難言(非難的言論);難極(詰難);駁難(反駁責難);責難(指摘非難);非難(指摘和責問)

  3. 抵擋;拒斥

    難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難德允元,而難任人。——《書·舜典》

  4. 如:阻難(阻撓留難)

  5. 論說;爭辯

    死生之說,存亡之難。——《史記·五帝本紀》

  6. 又如:難說(討論解說);難詰(討論責問);難駁(攻討反擊)

  7. 另見 nán

〈形〉

  1. (形聲。從隹( zhuī)?聲。從隹,與鳥有關。①本義:支翅鳥。②假借為困難)

  2. 困難;艱難;不容易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李白《蜀道難》

  3. 又如:難句(難得的佳句);難老(難於衰老);難行(難於施行;不容易走);難治(不容易治理);難航(不易舟行);難期(難及,難於企及);難義(不易索解的辭旨);難極(不易窮盡);難疑(相互討論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義);難乎為繼(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樣繼續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譚作論,明弱水之難航。—— 漢· 王褒《靈壇碑文》

〈動〉

  1. 為難,畏難;感到困難

    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難與,“難與之”的省略。之,指代曹軍。)——《資治通鑑》

    難測也。——《左傳·莊公十年》

    鐵衣冷難著。——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書,家貧難致。——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2. 使感到困難

    今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左傳》

  3. 通“戁”。

  4. 恐懼

    故君子恭而不難。——《荀子·君道》。注:“難讀為戁,懼也。”

  5. 不戢不難,受福不那。——《詩·小雅·桑扈》

〈名〉

  1. 通“攤”。驅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難。——《禮記·月令》

〈後綴〉

  1. 現常作後綴加在詞或詞組後構成新的名詞,構成某種存在較大困難的事 。如:賣棉難;乘車難;買菜難

  2. 另見 nàn

[難]百科解釋

難 nán(1)(形)做起來費事的:~辦。(2)(動)使人感到困難:這下把我~住了。(3)(副)不容易;不大可能:~免|~保。(4)(形)不好:~聽|~看。(5)古又同“儺”nuó。 更多→

[難]英文翻譯

unable; difficult, arduous, 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