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後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讚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為“陰何”。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潮落猶如蓋,雲昏不作峰。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
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
夜江霧裡闊,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識火,驚鳧但聽聲。勞者時歌榜,愁人數問更。
依然臨送渚,長望倚河津。鼓聲隨聽絕,帆勢與雲鄰。泊處空餘鳥,離亭已散人。林寒正下葉,晚釣欲收綸。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