闈墨   [wéi mò]
[闈墨]基本解釋
清代指把鄉試、會試選出的文章編印成的文集
[闈墨]詳細解釋
科舉制度,自 明 以來,鄉試、會試後,主考挑選試卷中文字元合程式的,編刻成書, 明 稱“小録”。
清 稱“闈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同社生素揶揄之;及見闈墨,相視而驚,細詢始知其異。” 鄭振鐸 《黃公俊之最後》:“看在多年的鄉鄰面上,我勸你得赴考,得多練字,得多讀名家闈墨。”參閱《清會典事例·禮部四三·貢舉》。
[闈墨]百科解釋
別稱“試錄”。闈,科舉時代的試院。墨,試卷。明清將鄉、會試中式文章,選刻成書,明稱小錄,清稱闈墨。考場中應試者用墨筆,送試官前再經朱筆謄寫,故試卷有朱、墨二本。《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康熙九年議準:嗣後每年鄉、會試卷,禮部選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頒行天下。一應坊間私刻,嚴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復準:刊刻闈墨,務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捲髮刻者,交部議處。” 更多→ 闈墨
[闈墨]英文翻譯
selections from papers of successful condidates at imperial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