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指因受外力搖晃而發聲的鈴。球形或扁圓形,下部或中部開一條口,裡面放金屬丸或小石子。式樣大小不一,有騾馬系帶的、兒童玩的或做服飾的。《清會典事例·兵部·軍器》:“鈴鐺十五年更換,風繩三年更換。” 老舍 《駱駝祥子》一:“聽聽聲兒吧,鈴鐺似的!” 菡子 《源遠流長》:“我要在下面扯繩子響鈴鐺,你們就按著銅柱死勁往下捶。”
古時皇帝車上的儀鈴
系掛於駱駝頸下的鈴鐺,隨駱駝的行動而作響。元 馬祖常 《河湟書事》詩之二:“ 波斯 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 沉凱 《古瑪河春曉》第一章:“過去,在這條古商道上,終年駝鈴丁冬,商隊不斷。”
短柄[木或金屬]的兩端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圓球的器械,常是用一對做體操活動,鍛鍊身體
1.一種在電的作用下發出音響的鈴,可用直流或交流電源啟動;常用作信號鈴、門鈴等 2.形如盤碟的扁平鍾,通常由某種電動裝置啟動的小錘擊響
安裝在門上的鈴,室內人可聞聲開門
1.用中空的金屬環,內裝金屬丸,套在手上搖動發聲的響器。 舊時走江湖給人算命、看病的人常用以招攬顧客。 2.連貫成串的鈴鐺。
殿閣塔檐的懸鈴,風吹髮出響聲,故稱。
金屬制的舉重器械。 在橫槓兩端安上圓盤形槓鈴片組成,槓鈴輕重不等,比賽或訓練時可根據體力調節重量
1.金屬響器名。大者為鈴,小者為鐸。作為警戒、教化、齋醮、奏樂之用。 2.掛於殿、閣、塔、觀檐角的風鈴。 3.鈴鐺。
棉花的果實,初長時形狀像鈴,故稱棉鈴。
見“ 鈴毦 ”。
1.系鈴的繩索。 2.引申指警報、邊警。
即鈴閣。
1.寺廟中懸掛的鈴。2.道教稱泥丸宮太一真君的流火之鈴。相傳此鈴能驅邪惡,滅萬殃。
通過按手帶動鈴蓋轉動而發出響聲的腳踏車車鈴
1.銀制的鈴。2.常用來形容聲音的清脆、嘹亮。
唐 代兵營的戒嚴、報警設施。其法是:在圍在營房四周的木架上掛鈴,當敵人接觸它時會發出響聲,以便禁戒、迎戰。《資治通鑑·唐昭宗天復二年》:“ 朱全忠 穿蚰蜒壕圍 鳳翔 ,設犬鋪、鈴架以絶內外。” 胡三省 注:“鈴架者,繞營設架,掛鈴其上,敵來觸之則鳴。”
安裝在腳踏車、人力車等上面的鈴。
傳統雜技節目。 即抖空竹。參見“ 抖空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