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   [tà gē]
[踏歌]基本解釋
傳統的民眾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徵是集體性,參加者圍成圓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牽手或搭肩,上身動作不多,主要是腳下的舞步變化,邊歌邊舞
[踏歌]詳細解釋
亦作“蹋歌”。拉手而歌,以腳踏地為節拍。
唐 儲光羲 《薔薇篇》:“連袂蹋歌從此去,風吹香去逐人歸。”《資治通鑑·唐則天后聖曆元年》:“尚書位任非輕,乃為虜蹋歌。” 胡三省 註:“蹋歌者,連手而歌,蹋地以為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記得昨宵踏歌處,有人連臂唱刀鐶。” 鄧拓 《憶多姿·趕集》詞:“最是春風吹舞衣,踏歌如夢飛。”參見“ 踏地 ”。
指行吟;邊走邊歌。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李白 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踏歌]百科解釋
踏歌,中國傳統舞蹈。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間,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興起,到了唐代更是風靡盛行。所謂“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它的母題是民間的“達歡”意識,而古典舞《踏歌》雖準確無誤地承襲了“民間”的風情,但其偏守仍為“古典”之氣韻,那樣一群“口動櫻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於“隴上樂業”呢。《踏歌》旨在向觀眾勾描一幅古代儷人攜手遊春的踏青圖,以久違的美景佳人意象體恤紛紛擾擾的現代眾生。 更多→ 踏歌
[踏歌]英文翻譯
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