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fú líng]
[茯苓]基本解釋
中藥名。別名雲苓、白茯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塊狀菌,皮黑色,有皺紋,內部白色或粉紅色,包含松根的叫茯神,都可入藥
[茯苓]詳細解釋
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中醫用以入藥,有利尿、鎮靜等作用。
《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高誘 註:“茯苓,千歲松脂也。” 唐 賈島 《贈牛山人》詩:“二十年中餌茯苓,致書半是 老君 經。”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醫方》:“茯苓久服之,顏色悅澤,能滅瘢痕。” 清 陳維崧 《洞仙歌·題<采芝圖>為顧卓侯賦》詞:“戲劚茯苓歸,封寄 軒轅 。”
[茯苓]百科解釋
茯苓,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多於7~9月採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更多→ 茯苓
[茯苓]英文翻譯
Poria co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