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zì zài]
[自在]基本解釋
1.自由;無拘束
2.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3.[佛教]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自在]詳細解釋
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詩之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宋 梅堯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詩:“戢戢後池魚,隨波去難留,揚鬐雖自在,江上多網鉤。”《紅樓夢》第一○九回:“ 賈母 眾人聽了,心中好不自在。”
自由;無拘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三》:“因共扶 盆子 帶以璽綬, 盆子 號泣,不得自在。” 唐 李鹹用 《游寺》詩:“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大軍渡河》:“富與貴悉非所願,但得自在足矣。” 陳毅 《示兒女》詩:“九洲萬國共一球,東方自在西方囚。”
猶自然。
宋 蘇軾 《過溫泉》詩:“石龍有口口無根,自在流泉誰吐吞。” 金 元好問 《三香亭雜詠》:“宮園深閉無人到,自在流鶯哭暮春。” 元 薩都剌 《題三氏小樓》詩:“南來北去年年事,岸草汀花自在春。”
佛教以心離煩惱之系縛,通達無礙為自在。
《百喻經·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以我見故,流馳生死,煩惱所逐,不得自在。” 唐 王維 《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見聞自在,不住無為。”
[自在]百科解釋
【菩薩】 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能自己覺悟,再能覺悟人的謂之菩薩;所以是人天的導師,為三界的善知識。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無色界,指禪天;總是在六道中。菩薩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覺,最高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佛退位後,他來接位的,如此土的彌勒佛,西方的觀世音大士。這個菩薩,是指十地等覺將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薩。 更多→ 自在
[自在]英文翻譯
comfo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