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馬   [zhǐ mǎ]
[紙馬]基本解釋
1.印有神像供祭祀時焚化用的紙片
2.〈方〉用紙糊成的人、車、馬等,迷信的人祭祀時用來焚化
[紙馬]詳細解釋
舊俗祭祀時所用的神像紙,祭畢隨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幣, 秦 俗用馬,後演變為用木馬。
唐 王璵 以紙為幣,用紙馬以祀鬼神。後世刻板以五色紙印神佛像出售,名曰紙馬。或謂舊時所繪神像,皆畫馬其上,以為神佛乘騎之用,故稱紙馬。又稱甲馬。 唐 穀神子 《博異志·王昌齡》:“見舟人言,乃命使賫酒脯、紙馬獻於大王。”《西遊記》第四八回:“﹝ 陳澄 等﹞祝罷,燒了紙馬,各回本宅不題。”《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小的送這三牲紙馬,到墳上燒紙去。”《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一進二門,當院裡早預備下香燭,吉祥紙馬。”參閱《舊唐書·王璵傳》、 清 王棠 《知新錄》卷八、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紙馬》。
[紙馬]百科解釋
紙馬俗稱。漢族民間祭祀財神、月神、灶神、壽星等神祗時所使用的物品。古人祭祀用牲幣,秦俗牲用馬,唐代玄宗以後始以紙馬祀鬼神。紙馬的形式實質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畫,因為它只存在於漢族民間,為區別其它的書籍插圖版畫、佛、道經版畫等,我們稱它為漢族民間版畫。當然,漢族民間版畫還應包括年門畫。雲南有關民間美術研究的人士多稱其為"甲馬紙",這是根據最初收集這種民間版畫的保山、騰衝、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區的民間稱呼而來,於是沿襲成俗。但據筆者所調查的雲南其它地區,如滇南、、滇東北,甚至已近滇西的楚雄卻都各有別稱,相比之下,總體上都稱其為“紙馬”。 更多→ 紙馬
[紙馬]英文翻譯
paper painted with pictures of idols and burned at the al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