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刑。
夏禹 。《書·舜典》:“ 伯禹 作司空。” 孔穎達 疏引 賈逵 曰:“伯,爵也。 禹 代 鯀 為 崇伯 ,入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稱 伯禹 。” 晉 郭璞 《江賦》:“駭黃龍之負舟,識 伯禹 之仰嗟。” 唐 張鷟 《遊仙窟》:“ 張騫 古蹟,十萬里之波濤; 伯禹 遺蹤,二千年之坂隥。”
大禹 。即 夏禹 , 夏 代開國之君。
語本《左傳·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遠矣。 微 禹 ,吾其魚乎!”本為歌頌 禹 治水的功績,謂如無 禹 治水,則人皆將成魚。後以為頌揚功德的套語。《宋書·武帝紀下》:“夫微 禹 之感,嘆深後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陳書·衡陽獻王昌傳》:“故以功深於微 禹 ,道大於惟 堯 ,豈直社稷用寧,斯乃黔黎是賴。”
中國的領土範圍
夏禹 的尊稱。
麥門冬的別名。
1.即龍門。地名。在山西河津縣西北、陝西韓城縣東北。相傳為夏禹所鑿,故名。 2.即龍門。指科舉試場。
夏 時舞曲名。
夏禹和商湯
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籙。後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雲密峰 。
藥草名。澤瀉的別稱。
[Xia Yu] 夏代開國之主。 顓頊孫,姓如人氏,其號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稱伯禹。為有天下之號,史稱夏禹,又稱夏後氏。在位八年,後南巡,崩於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據傳,禹治水,歷十年之久,三過其門而不入,終於戰勝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國歷史上勞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國王
對 夏禹 的美稱。
夏禹 開鑿的水道。
即 夏 之《贖刑》。《左傳·昭公六年》:“ 夏 有亂政而作《禹刑》, 商 有亂政而作《湯刑》,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杜預 注:“ 夏 、 商 之亂,著 禹 、 湯 之法,言不能議事以制。” 楊伯峻 注:“《尚書·呂刑序》雲:‘ 呂 命 穆王 訓 夏 《贖刑》,作《呂刑》。’……是相傳 夏 有《贖刑》,亦曰《禹刑》,未必為 禹 所作耳。”
指《山海經》。舊說《山海經》為 禹 所撰,故名。
中藥名。 太一餘糧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太一餘糧》。
1.見“ 禹跡 ”。2.亦作“ 禹跡 ”。相傳 夏禹 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後因稱 中國 的疆城為 禹 跡。語出《書·立政》:“其克詰爾戎兵,以陟 禹 之跡。” 孔 傳:“以升 禹 治水之舊跡。”《左傳·襄公四年》:“芒芒 禹 跡,畫為九州。” 唐 韓愈 《鱷魚文》:“況 禹 跡所揜, 揚州 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3.指 夏禹 治水的業績。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之六:“功參 禹 跡,德贊 堯 門。” 唐 章孝標 《上浙東元相》詩:“何言 禹 跡無人繼,萬頃湖田又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