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多次
長江三峽的簡稱,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在長江上游,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與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之間,長193公里
佛教用語,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
1.三惡人。指 蚩尤 、 五觀 、 殷紂 。《逸周書·嘗麥》:“諸正敬功,爾頌審三節。” 孔晁 注:“三節, 蚩尤 、 五觀 、 殷紂 也。” 五觀 , 夏 啟 之子。2.三鎮節度使。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五代史五·三節》:“ 開平 四年, 鏐 ( 錢鏐 )游衣銀軍,作還鄉歌曰:‘三節還鄉兮掛錦衣。’三節者, 鏐 在 唐 已領 鎮海 鎮東 兩軍節度,入 梁 又兼 淮南 也。”3.三段。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歷代漕運考》:“ 唐 時漕運,大率三節, 江 淮 是一節, 河南 是一節, 陝西 到 長安 是一節。”4.舊俗稱端午、中秋、春節為三節。舊時工商界多於三節結算賬目。 老舍 《駱駝祥子》四:“車租,他的比別家的大,可是到三節他比別家多放著兩天的份兒。”
舊俗,嬰兒出生後第三天給嬰兒洗澡
1.軍隊的統稱 2.古時指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現指陸軍、空軍、海軍
中醫學名詞。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
1.指外形像三角形的物品 2.三角學的簡稱
梵文意譯。佛教經典的總稱。分經、律、論三部分。經,總說根本教義;律,記述戒規威儀;論,闡明經義。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 唐 玄奘 稱 唐三藏 。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幾年來持律極嚴,更加精研經、論,想在生前做一個三藏具足的和尚。”
1.有橫向出口的短管,用於連線與該管成直角的管道 2.以45從主直管分出的支管,即Y形接管頭
1.指三種毛筆,即栗尾、棗核、散卓。 2.船員的職務名稱。次於二副,一般掌管航用儀器、圖書等,航行時輪流值班駕駛。
1.二百十年。《漢書·路溫舒傳》:“ 溫舒 從祖父受歷數天文,以為 漢 厄三七之間。”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三七,二百一十歲也。自 漢 初至 哀帝 元年,二百一年也,至 平帝 崩二百十一年。” 漢 陳琳 《神女賦》:“ 漢 三七之 建安 , 荊 野蠢而作仇。”《宋書·符瑞志上》:“讖者雲:‘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三七之妖運告終,九五之真人已出。”2.二十一歲。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二章引 清 無名氏《繡香囊》彈詞:“二八登科標名早,三七入試舉孝廉。”3.人死後廿一日。《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 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憐,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們家裡的長輩除了媽同姑媽,就沒有一個人去看過她。”4.三魂七魄。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故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5.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有止血作用,也叫田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三七》:“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説近之。”
反覆思量,再三權衡
1.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2.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指秋季的三個月3.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4. [three years]:指三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在工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
指科舉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第一名,即解元、會元和狀元;明代又指殿試的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winter;three winters] 冬季。三個冬天不說風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鶴《溪居叟》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漢書.東方朔傳》
1.古謂居住在平地、山區、水澤三類地區的農民。後泛稱農民。 2.指春、夏、秋三個農時。
1.指夏種、夏收和夏管 2.指夏季的三個月 3.夏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