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
- ní nì
- 氵
- 8
- 水
- INXN
[泥]基本解釋
[ ní ]
1.土和水合成的東西:~巴。~垢。~漿。~煤。~淖(泥污的窪地)。~濘。~窪。
2.像泥的東西:棗~。山藥~。印~(蓋圖章用的印色)。蒜~。
[ nì ]1.塗抹:~牆。~縫兒(fèngr)。
2.固執,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說法,不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變通)。~守。
[泥]詳細解釋
1. 泥 2. 泥
泥〈動〉
阻塞,阻滯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論語·子張》
又如:泥滯(滯留,停留);泥漉(阻塞乾涸);泥飲(強留飲酒);江為山所泥
拘泥於;拘執,不變通
總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驚奇》
又如:泥文(拘泥於文字);泥定(株守;拘執);泥信(拘泥一面,過分相信);泥執(拘泥固執);泥常(拘泥於常規);泥象(拘泥形跡);泥視(謂死板地看問題)
塗沫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說新語·汰侈》
又如:泥坦克
糊
紅紙泥窗繞畫廊。——花蕊夫人《宮詞》
軟求,軟纏;纏著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杜甫《冬至》
翠環仍泥著不肯去。——《老殘遊記》
另見 ní
〈名〉
(形聲。從水,尼聲。本義:泥水)
中國古水名,涇水支流,即今甘肅省慶陽地區的東河及其下流馬連河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蠻中。亦曰 白馬水。一名 東河。——《說文》
北地郡 郁郅縣, 泥水出北蠻夷中。——《漢書》
泥土;泥巴
厥土惟塗泥。——《書·禹貢》
致遠恐泥。——《論語》
存者無訊息,死者為塵泥。——杜甫《無家別》
誰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資治通鑑》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帶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岡子(土山岡);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塵(塵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無用的人);泥垡頭(泥土塊)
泥水,稀泥;爛泥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為泥。”
胡為乎泥中。——《詩·邶風·式微》
市南門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賣炭翁》
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牆壁的泥鏝);泥書(泥封的書函);泥頭(指封酒罈口的泥巴);泥緘(古人書函多以泥封,後因以借指書信);泥章(封泥上所蓋的印章);泥淖(爛泥;淤泥);泥盪(泥潭。泥坑);泥溝(爛泥淤積的水溝)
粘土的泥塑 。如:泥馬(用泥塑造的馬形);泥媳婦(泥塑的婦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龍(泥塑龍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重而稀軟的、泥濘或粘滑的沉澱物 。如:泥塗(比喻污濁);汽車房地上的油泥
一堆搗成或壓成的柔軟的糊狀混合料
那莊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水滸傳》
又如:棗泥;土豆泥;蒜泥
讀“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形〉
軟弱無力
威夷(獸名),長頸而泥。——《爾雅·釋獸》
另見 nì
[泥]百科解釋
泥土即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它是岩石的風化物,在生物、氣候、地形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和發展的。土壤的組成包括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四種物質。土壤的主要特徵是具有不斷地供給和調節植物生活中所需要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能夠使水、肥、氣、熱條件達到穩、均、足、適的程度,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適應植物生長的需要。自人類開創農業以後,土壤即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之一。 更多→ 泥
[泥]英文翻譯
m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