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爭論而引起的喧嚷 2.水騰湧的樣子 3.騷亂不寧 4.形容聲音喧鬧;亦形容聲勢盛大或兇猛的樣子
洶湧翻騰貌。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任中宣夢水神持鏡》:“後 中宣 南鶩 洞庭 ,風浪洶然,困泊舟。”
水勢喧囂翻騰貌。
猶動盪離析。
1.亦作“洶溶”。水勢翻騰上涌。 2.指氣勢盛大。
水勢湍急。
動盪不安。 清 魏源 《戶部左侍郎提督江蘇學政周公神道碑銘》:“方獄事之起,始以 江西 客民之獷橫,繼以 湖 民之報復,大吏不善鎮撫,以致閉城罷市,械鬭兼旬,人心洶惶,幾激大變。”
猛烈的或不祥的自然現象
亦作“洶動”。喧擾不寧。 宋 蘇軾 《論葉溫叟分擘度牒不公狀》:“切緣度牒三百道,約直錢五萬餘貫。所在商賈富民,為之奔走洶動。” 宋 葉適 《蔡知閣墓志銘》:“自是中外訛言相洶動,無不譏切過宮者。”《宋史·河渠志七》:“ 運河 自州前至北郭,穿闤闠中蓋十四五里,每將興工,市肆洶動,公私騷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偷桃》:“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洶動,亦不聞為何語。”
形容氣勢盛。
水勢洶湧、廣闊貌。
亦作“洶猛”。強大猛烈。
形容氣勢盛大兇險。
亦作“洶懼”。惶恐不安。
呼嘯洶湧。形容風高浪急。
喧擾不寧。
形容聲音喧騰迅疾。
騷亂恐慌。
猶言氣勢洶洶。
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