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   [shā tuó]
[沙陀]基本解釋
1.我國古代部族名。 2.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沙陀]詳細解釋
我國古代部族名。
西突厥 別部,即 沙陀突厥 。 唐 貞觀 間居 金莎山 (今 尼赤金山 )之南, 蒲類海 (今 新疆 巴里坤湖 )之東。其境內有大磧(今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因以為名。 五代 李克用 、 石敬瑭 、 劉知遠 均為 沙陀 人。 唐 元稹 《憲宗章武孝皇帝輓歌詞》之二:“始服 沙陀 虜,方吞 邏逤 戎。”《新唐書·沙陀傳》:“ 沙陀 , 西突厥 別部 處月 種也。”
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題昭君出塞圖》曲:“建旌旗五百 沙陀 ,送琵琶三兩宮娥。”
[沙陀]百科解釋
沙陀族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原名處月,西突厥別部。處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格多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沙陀亦作“沙陁”。唐代文獻將沙陀原來的名稱處月,譯寫成“朱邪”,作為沙陀統治者氏族的姓氏。沙陀人從唐末迅速崛起於代北後,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民族:鎮壓黃巢起義,爭霸中原,左右唐室,並最終在五代建立了封建王朝,史籍對於他們的事跡書不勝書。然而在此之前,沙陀是一個並不引人注目的部族,唐代文獻對他們的記載少之又少,而遊牧民族本身又沒有記錄保存史料的傳統,因此對於沙陀人的早期歷史一直模糊不清。上... 更多→ 沙陀
[沙陀]英文翻譯
Shat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