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   [qǔ jū]
[曲裾]基本解釋
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見《禮記·深衣》“續衽鉤邊” 唐 孔穎達 疏。
[曲裾]詳細解釋
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見《禮記·深衣》“續衽鉤邊” 唐 孔穎達 疏。
《漢書·江充傳》:“ 充 衣紗縠襌衣,曲裾後垂交輸,冠襌纚步搖冠,飛翮之纓。”
[曲裾]百科解釋
曲裾是漢服的一種款式。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種款式是今天人們的一種創造發明,或者說是受了十二單影響的一種設計,“入”字底的小曲是否是漢服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 更多→ 曲裾
[曲裾]英文翻譯
Song 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