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老師用以責打學校兒童的用具
1.告誡,使注意改正錯誤 2.部隊為防止敵人突然襲擊、敵方偵察員的潛入等而高度警備
1.懲罰以示警戒 2.以前失為戒
1.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不與妻妾同寢,以示虔誠莊敬,稱為齋戒 2.趙王乃齋戒五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可以對照引為教訓
告誡人使注意改正缺點錯誤
1.國家遇到非常情況時在全國或局部地區採取嚴格的警戒措施。如增設警衛,加強巡邏,組織搜查,限制交通等 2.警戒;戒備
1.犯忌諱的言行 2.對忌諱的事情存有戒心
警戒恐懼。《左傳·桓公二年》:“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漢 王充 《論衡·譏日》:“禍福自至,則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懼。” 明 沉鯨 《雙珠記·奏議頒赦》:“吉凶不能掩人耳目,朕心無任戒懼。”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一段描寫,實在是我們做父親的人應該震驚戒懼佩服的。”
佛教謂向信徒傳授戒律,舉行受戒儀式。參見“ 五戒 ”、“ 八戒 ”。
僧人所佩帶的刀,戒律規定只準割衣物用,不許殺生
改掉不良嗜好
警惕戒備之心
違犯戒律
佛教徒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接受戒律
戒律
即度牒。僧尼受大戒的憑證。 宋 王溥 《唐會要·僧尼所隸》:“﹝ 會昌 ﹞六年五月制……所度僧尼,令祠部給牒。”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二:“今之僧尼戒牒雲,知月黑白大小及結、解夏之制,皆五 印度 之法也。”按,月生至滿為白月,月虧至晦為黑月。
警惕防備以應不測
用金屬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小環,常鑲有寶石,戴在手指上作為裝飾品、紀念物或護身符,或用作印章
教徒必須遵守的生活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