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ng yìng 
  • 7
  • YID

[應]基本解釋

[ yīng ]

1.該,當,又引申料想理該如此:~當。~該。~分(fèn)。~有盡有。

2.回答:答~。喊他不~。~承。

3.隨,即:“桓督諸將周鏇赴討,~皆平定”。

4.姓。

[ yìng ]

1.回答或隨聲相和:~答。呼~。~對(答對)。~和(hè)。反~(a.化學上指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性質和成分與原來不同的新物質;b.人和動物受到刺激而發生的活動和變化;c.迴響,反響)。

2.接受,允許,答應要求:~邀。~聘。~考。

3.順合,適合:順~。適~。~機。~景。~時。~用文。

4.對待:~付。~變。~酬。

[應]詳細解釋

1. 應

〈動〉

  1. 應當,應該

    應,當也。——《說文》

    應,當也。——《爾雅》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詩·周頌·賚》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應是良晨好景虛設。——宋· 柳永《雨霖鈴》

    凡所應有。——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應得之資。

    不應重罰。——清· 方苞《獄中雜記》

    法應立決。

  2. 又如:應然(應該如此);應伯爵(白吃白喝。“應白嚼”之諧音);應合(應當;該當);應是(應當是)

  3. 答應,允許

    桓侯不應。——《韓非子·喻老》

  4. 又如:應候(應承);應諾(答應;應承);應許(答應;允許);應準(答應;說定);應允(答應,允許);提出的條件他都應了;是我應下來的任務

  5. 認為是;是 。如:應真(方是真話);應緣(大概是)

〈名〉

  1. 所有;全部

    應退出地皆撥還本主;應水占地皆以官地對還。——宋· 蘇轍《再論京西水櫃狀》

  2. 又如:應乾(一切有關的)

  3. 古國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魯山縣東

  4. 姓。如:應阮(漢末建安時文人應瑒、阮瑀的並稱);應叟(三國魏的應璩);應陳(應瑒和陳琳的並稱)

  5. 另見 yìng

  6. 應、譍 yìng

〈動〉

  1. 應和,回響

    龜往離散以應我。——《國語·晉語》

    齊王不應。——《戰國策·齊策》

    宋王無以應。——《呂氏春秋·順說》

    桓侯不應。——《韓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傭者笑而應。——《史記·陳涉世家》

    宜多應者。——《史記·陳涉世家》

    殺之以應陳涉。

    雲集回響。——漢· 賈誼《過秦論》

    應者近萬人。——《資治通鑑·唐紀》

    金色而玉應。——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一呼百應;裡應外合;應口(還嘴;對答);應昂(答應);應嘴(答話,回嘴);應響(回聲);應機赴節(依照節拍敲擊演奏);應合(應和配合;應和);應佛僧(應召到有關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應令(回響詔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應命至都。——《南史·虞荔傳》

  4. 又如:應事(承擔事務);應役(受徵召服勞役);應供(接受奉養);應約(接受約請)

  5. 符合;適應;順應

    六合正相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應手;應天順人(適應天命,順從人心);應化(順應變化)

  7. 應付;對付

    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莊子·齊物論》

  8. 又如:應接不暇;應急屎坑(喻指緊急時刻可以套用的對象);應故事(按照老規矩,敷衍塞責);應難(應付危難)

  9. 感應;應驗

    令兄託夢,莫非應在此人身上。——《說唐》

  10. 又如:應兆(應驗的徵兆);應劫(應驗劫運);應符(應驗符命);應瑞(應驗祥瑞)

  11. 對敵方回擊、迎擊

    齊威王使 章子將而應之。——《戰國策·齊策一》

    今以三萬之眾而應強國之兵。——《戰國策·趙策三》

    盧溝橋的烽火一起,我們挺身迎戰。——聞一多《愈戰愈強》

  12. 又如:應敵(迎擊來敵)

  13. 支付;供給 。如:應門(當家;支撐門戶);應副(應付。供給;支應)

  14. 許配

    以我應他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 另見 yīng

[應]百科解釋

一般表示該,當,如應該;也可以表示回答,如應答;作連詞時可以表示隨,即;也表示姓。 更多→

[應]英文翻譯

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