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陝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後,前半生居於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後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於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裳古曲。仇仁近一詩精妙詳盡,余詞不能工也。危樓古鏡影猶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識東西晉,想如今、也夢邯鄲。縹緲神仙海上,飄零圖畫人間。寶光丹氣共迴環。水弱小舟閒。秋風難老三珠樹,尚依依、脆管清彈。說與霓裳莫舞,銀橋不到深山。
采芳人杳。頓覺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總被詩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候蛩淒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秋高,光景奇絕,與姜白石垂虹夜遊,同一清致也。晴光轉樹,曉氣分嵐,何人野渡橫舟。斷柳枯蟬,涼意正滿西州。匆匆載花載酒,便無情、也自風流。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誰識山中朝暮,向白雲一笑,今古無愁。散發吟商,此興萬里悠悠。清狂未應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鷗。須待月,許多清、都付與秋。
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外,落葉都愁。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燕簾鶯戶,雲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賣餳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也皺眉。
碧圓自潔。向淺洲遠渚,亭亭清絕。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恐怨歌、忽斷花風,碎卻翠雲千疊。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戀戀青衫,猶染枯香,還嘆鬢絲飄雪。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喜靜看、匹練秋光,倒瀉半湖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