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ne]讚美之詞。即好啊2.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傳.昭公十六年》3. 後為僧人用作表示驚嘆的口頭語,既可以表示讚許,又可以表示不滿,猶言罪過
古代傳說出於獄中的昆蟲名。
猶下等。
1.語氣助詞。表感嘆。《論語·憲問》:“子曰:‘ 賜 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後漢書·郭泰傳》:“ 林宗 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2.語氣助詞。表疑問。《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3.語氣助詞。表設問或反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將可乎哉?殆必不可。”《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後漢書·李法傳》:“鄙夫可與事君乎哉?苟患失之,無所不至。” 明 劉基 《書善最堂卷後》:“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於人者,將以正己之所學,言可以苟乎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鄭蘇年師》:“果爾則編修亦褊人耳,所論撰又足據乎哉!”4.語氣助詞。表祈使。 唐 韓愈 《送董邵南序》:“ 董生 勉乎哉!”
指生活愜意.快樂
《書·益稷》:“﹝ 皋陶 ﹞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詞稱頌君明臣良,諸事安寧。後遂以“康哉”為歌頌太平之詞。
對人表示鄙視之詞。《論語·憲問》:“或問 子產 ,子曰:‘惠人也。’問 子西 ,曰:‘彼哉,彼哉!’”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彼哉彼哉,言無足稱。”《公羊傳·定公八年》:“ 陽虎 曰:‘夫孺子得國而已,如丈夫何。’俄而曰:‘彼哉彼哉!’” 漢 桓寬 《鹽鐵論·雜論》:“ 車丞相 即 周 呂 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語氣詞連用。矣表示已然或將然,哉表示感嘆或反問,可譯為啦或了嗎
1.表示悲傷或痛惜的感嘆詞。 2.稱人死。含有戲謔的意味。如:“沒想到他竟哀哉了。”
形容某人不好看,讓人反感
眚烖(災)。過失,錯誤。省,通“ 眚 ”。
災難的預兆。哉,通“ 烖 ”。
語氣助詞。表感嘆。《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 宋 蘇軾 《范增論》:“ 增 不去, 項羽 不亡,亦人傑也哉!” 明 劉基 《春秋明經·築郿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糴於齊新延廄》:“夫國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本,可不相時而輕用其力也哉!”
嘆詞。
除此之外,難道還有別的嗎?意思是並無其它。
形容規模宏偉,氣勢盛大。也用於貶義,形容表面上莊嚴體面的樣子。
指生活悠閒自在。
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語本《漢書·董仲舒傳》:“ 秦 國用之,死者甚衆,刑者相望,秏矣哀哉!” 顏師古 註:“秏,虛也。言用刑酷烈,誅殺甚衆,天下空虛也。秏音呼到反。或曰,秏,不明也,言刑罰闇亂。音莫報反。”秏,同“ 耗 ”。後用以表示對政治、社會昏亂的悲憤。 康有為 《<孔子改制考>敘》:“而 中國 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 梁啓超 《新民說》六:“耗矣哀哉!吾 中國 人之無國家思想也。”
古歌謠。歌詞出於《書·益稷》。後用以泛指頌太平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