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   [bāo tóu]
[包頭]基本解釋
1.頭巾,包頭的布。《醒世恆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可憐 壽兒 從不曾出門,今日事在無奈,只得把包頭齊眉兜了,鎖上大門,隨眾人望 杭州府 來。”《天雨花》第十二回:“夫人忙與展去血痕,用包頭扎了。” 方誌敏 《可愛的中國》:“另一個是二十餘歲的婦人,面色粗黑,頭上扎一塊青布包頭,似是從鄉下逃荒出來的樣子。”
2.借指包著頭巾的戰士。《太平天囯歌謠·牽驢帶馬當包頭》:“牽驢帶馬當包頭,吃穿二字不用愁。”
3.戲曲術語。戲曲中旦行腳色頭部化裝的總稱,包括貼片子、勒網子、梳頭、上頭面等。
4.戲曲術語。旦行腳色頭部飾物的總稱。《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當下戲子吃了飯,一個個裝扮起來,都是簇新的包頭,極新鮮的褶子。”
5.戲曲術語。借指旦腳演員。 清 蕊珠舊史 《京塵雜錄·夢華瑣簿》:“俗呼旦角曰包頭。蓋昔年俱戴網子,故曰包頭。”
[包頭]詳細解釋
頭巾,包頭的布。
《醒世恆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可憐 壽兒 從不曾出門,今日事在無奈,只得把包頭齊眉兜了,鎖上大門,隨眾人望 杭州府 來。”《天雨花》第十二回:“夫人忙與展去血痕,用包頭扎了。” 方誌敏 《可愛的中國》:“另一個是二十餘歲的婦人,面色粗黑,頭上扎一塊青布包頭,似是從鄉下逃荒出來的樣子。”
借指包著頭巾的戰士。
《太平天囯歌謠·牽驢帶馬當包頭》:“牽驢帶馬當包頭,吃穿二字不用愁。”
戲曲術語。戲曲中旦行腳色頭部化裝的總稱,包括貼片子、勒網子、梳頭、上頭面等。
戲曲術語。旦行腳色頭部飾物的總稱。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當下戲子吃了飯,一個個裝扮起來,都是簇新的包頭,極新鮮的褶子。”
戲曲術語。借指旦腳演員。
清 蕊珠舊史 《京塵雜錄·夢華瑣簿》:“俗呼旦角曰包頭。蓋昔年俱戴網子,故曰包頭。”
[包頭]百科解釋
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是內蒙古的製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包頭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位於蒙古高原的南端,華北地區北部、內蒙古中部,南瀕黃河,陰山山脈橫貫該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個地形區域。包頭是連線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中國大陸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衝,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 更多→ 包頭
[包頭]英文翻譯
Bao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