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郡
三十六郡
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 裴駰 集解:“三十六郡者, 三川 、 河東 、 南陽 、 南郡 、 九江 、 鄣郡 、 會稽 、 潁川 、 碭郡 、 泗水 、 薛郡 、 東郡 、 琅邪 、 齊郡 、 上谷 、 漁陽 、 右北平 、 遼西 、 遼東 、 代郡 、 鉅鹿 、 邯鄲 、 上黨 、 太原 、 雲中 、 九原 、 雁門 、 上郡 、 隴西 、 北地 、 漢中 、 巴郡 、 蜀郡 、 黔中 、 長沙 凡三十五,與 內史 為三十六郡。” 清 姚鼐 《復談孝廉書》:“按《秦始皇紀》,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 陸梁 地為 桂林 、 象郡 、 南海 ,是已為三十九郡。至 秦 亡時,或更有分合,不知凡若干郡也。”
送郭六侍從之武陵郡
[作者] 劉長卿 [朝代] 唐代常愛武陵郡,羨君將遠尋。空憐世界迫,孤負桃源心。洛陽遙想桃源隔,野水閒流春自碧。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時見秦人宅。落日相看斗酒前,送君南望但依然。河梁馬首隨春草,江路猿聲愁暮天。丈人別乘佐分憂,才子趨庭兼勝游。澧浦荊門行可見,知君詩興滿滄洲。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昔沒賊中時,潛與子同游。今歸行在所,王事有去留。逼側兵馬間,主憂急良籌。子雖軀幹小,老氣橫九州。挺身艱難際,張目視寇讎。朝廷壯其節,奉詔令參謀。鑾輿駐鳳翔,同谷為咽喉。西扼弱水道,南鎮枹罕陬。此邦承平日,剽劫吏所羞。況乃胡未滅,控帶莽悠悠。府中韋使君,道足示懷柔。令侄才俊茂,二美又何求。受詞太白腳,走馬仇池頭。古色沙土裂,積陰雪雲稠。羌父豪豬靴,羌兒青兕裘。吹角向月窟,蒼山旌旆愁。鳥驚出死樹,龍怒拔老湫。古來無人境,今代橫戈矛。傷哉文儒士,憤激馳林丘。中原正格鬥,後會何緣由。百年賦命定,豈料沉與浮。且復戀良友,握手步道周。論兵遠壑淨,亦可縱冥搜。題詩得秀句,札翰時相投。
諫議以罷郡將歸以六韻賜示,因佇酬獻
[作者] 皮日休 [朝代] 唐代欲下持衡詔,先容解印歸。露濃春後澤,霜薄霽來威。舊化堪治疾,餘恩可療飢。隔花攀去棹,穿柳挽行衣。佐理能無取,酬知力甚微。空將千感淚,異日拜黃扉。
屈原列傳
[作者] 司馬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
詠霍將軍北伐
[作者] 虞羲...。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胡笳關下思,羌笛隴頭鳴。骨都先自讋,日逐次亡精。玉門罷斥候,甲第始修營。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未窮激楚樂,已見高台傾。當令麟閣上,千載有雄名!
從軍有苦樂行(時從司空魚公北征)
[作者] 李益...。俠氣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眥死路傍。北逐驅獯虜,西臨復舊疆。昔還賦餘資,今出乃贏糧。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張。寄語丈夫雄,若樂身自當。
贊德上越國公楊素
[作者] 陳子良...,刁斗夜偏鳴。六郡多壯士,三邊豈足平。嶺雲朝合陣,山月夜臨營。胡塵暗馬色,芳樹動笳聲。關雲未盡散,塞霧常自生。川長蔓草綠,峰迥雜花明。小人愧王氏,雕文慚馬卿。濫此叨書記,何以謝過榮。高山徒仰止,終是恨才輕。
塞北二首
[作者] 沈佺期...,風從醜上來。五原烽火急,六郡羽書催。冰壯飛狐冷,霜濃候雁哀。將軍朝授鉞,戰士夜銜枚。紫塞金河裡,蔥山鐵勒隈。蓮花秋劍發,桂葉曉旗開。秘略三軍動,妖氛百戰摧。何言投筆去,終作勒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