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
- liǎng
- 一
- 7
- 火
- 兩
- GMWW
[兩]基本解釋
1.數目,二。一般用於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個黃鸝。~本書。
2.雙方:~可。~邊。~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旁。~側。~袖清風。~敗俱傷。
3.中國市制重量單位:十~(一市斤。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含貶義)。
4.表示不定數目:~下子。~著兒(zhāor)。
[兩]詳細解釋
〈量〉
(會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同本義 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兩,二十四銖為一兩。——《說文》
衡權…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漢書·律曆志上》
雙。用於鞋婁
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倫《憶原上人》
匹(長四丈)
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左傳·閔公二年》
通“輛”。車一乘
武王戎車三百兩。——《書·牧誓·序》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召南·鵲巢》
[數]
二
參天兩地而倚數。——《易·說卦》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周禮·天官·大宰》。注:“兩,猶耦也。”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史記·陳涉世家》
途中兩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兩軍人馬。——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兩騎來是誰。——唐· 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兩個人;兩扇門;兩夫妻;兩頭豬;兩沒(兩者一起死亡);兩肉(兩隻牛);兩替(兩批);兩考(官吏的兩次考績);兩榜(明清以會試(考進士)為甲榜,鄉試(考舉人)為乙榜,由舉人考中進士,叫兩榜進士,簡稱“兩榜”)
雙方;常用於相對的兩個方面或成對的人或事物
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三國志·魏志》
兩兒齊哭。——《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
兩股戰戰。
兩鬢蒼蒼。——唐· 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勢不兩立;兩敗俱傷;兩相情願;兩袒(袒露雙肩,女子兼適兩夫家);兩珥(指日、月兩旁的光暈);兩陣(亦兩陣。交戰的雙方所布列的陣勢);兩握(指雙拳);兩視(同時看兩件事物);兩雄(兩者一起強大);兩儀(指天地);兩交婚(兩家的兒女相互娶嫁為婚)
表示不定數,多與“一”或“三”前後連用,義為少量
兩三點雨山前。——宋· 辛棄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兩枝。——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撥弦三兩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兩三(幾個。表示少量);兩言(三言兩語)
〈副〉
同時兼具兩方面,雙方,兩下里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又如:兩兼(兼具兩方面);兩禮(雙方免禮);兩譽(誇獎雙方);兩讓(雙方各自責讓)
〈動〉
等同;比並
御下,兩馬,掉鞅。——《左傳》
又如:兩大(兩者並大);兩帝(兩個天子並立);兩當(兩者相當)
[兩]百科解釋
兩,又作両,是東亞傳統的質量單位,中國在漢代之前已經出現,再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實際質量歷代不同,傳到各地後亦各自有所變化。傳統的1斤等於16兩,故有成語“半斤八兩”。中國古代的銀質錢幣在使用時需要鑑定成色並稱重以確定其價值,一般就以稱重時的質量單位“兩”為銀質錢幣的單位。 更多→ 兩
[兩]英文翻譯
ounce; two, both, pair, couple
[兩]為謎底的謎語
1.人人開口(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