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ish departmentalism] 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
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1847年6月在倫敦由正義者同盟改組而成。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同盟的領導人,他們為同盟起草了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檔案《共產黨宣言》。同盟的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統治,建立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歐洲1848年革命失敗後,同盟組織遭到破壞。1852年11月宣告解散。同盟是第一國際的先驅之一。
西歐 文學藝術史上的一種思潮。表現於詩歌、戲劇、繪畫及文藝批評等。流行於十七世紀,延續到十八世紀後期。主張模仿古 希臘 羅馬 的藝術形式,尊重傳統,崇尚理性,要求均衡、簡潔,使用典雅的民族規範語言。後為浪漫主義所代替。
用犧牲別國的利益安撫侵略者,以換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在共產主義精神指導下的勞動態度。主要表現在:以社會主義的姿態對待勞動,把勞動看作自己應盡的義務;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在勞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性等。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規範之一。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修正主義篡改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閹割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麻痹工人階級的革命意志。這種思潮以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首領 伯恩斯坦 、 考茨基 為代表。
一種認為人類社會的種種罪惡都是文明和科學的發展的結果,主張回復到原始的蒙昧狀態的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稱。
哲學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以快樂說為準則的生活方式
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形態。分兩個階段,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是共產主義社會。在高級階段以共產主義公有制為基礎,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社會生產力有了高度發展,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三大差別已經消失,人們的思想覺悟有了極大提高,勞動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樂生手段。
思想觀念的一種。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把英雄豪傑的品行當作最高人格來崇拜歌頌;其二是過分自信,輕視民眾,喜歡錶現自己。
一種道德原則和道德理論。歷史上有仁愛的利他主義和利己的利他主義兩種形式。前者主張把仁愛心作為道德的基礎和標準,要求人們無私地去利他人。後者認為人都以追求私利作為行為的出發點,但人又有利他人的本能,使人以利他人和社會作為行為的目標,但最終的結果則使個人利益得以實現。是利己主義的另一種表現。
指在國際關係中,憑藉本國實力,通過侵略、顛覆、干涉、控制和欺負等手段以求取得統治和支配別國地位的一種反動政策。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反對維護封建統治的宗教神學體系,提倡學術研究、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 彼得拉克、 薄伽丘、 伊拉斯謨、 蒙田等
即“剩餘價值規律”。剩餘價值的生產即資本價值增殖的規律。支配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資本主義生產不是為了生產者直接消費,而是為了追求剩餘價值。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無止境地追求,一方面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一方面又激化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隨著生產的盲目擴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造成商品過剩危機。正是這個規律決定了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家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日趨嚴重,決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發生、發展和滅亡。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原則之一。是全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從共同的革命利益出發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團結的觀點。它要求各國無產階級在反對壓迫和剝削,爭取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共產主義的鬥爭中,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在馬列主義的原則基礎上聯合起來,緊密團結,互相支援,一切以國際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為前提,把本國無產階級的利益和國際無產階級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把本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和其他國家人民的革命鬥爭聯繫在一起。
現代資產階級哲學的一個派別,創始於 美國 。其主要內容是否認真理的客觀性,認為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理和實用是等同的,思維只是個人應付環境、解決疑難的工具。
某些國家在國際關係中所持的原則和所執行的政策。即保持本國政治獨立、主權完整,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把自己的領土作為外國的軍事基地,也不對任何國家採取敵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