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   [sān xué]
[三學]基本解釋
1.唐代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三學,隸屬國子監。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 2.宋代稱太學之外舍、內舍、上舍為三舍,亦稱三學。 3.佛教稱戒學、定學、慧學為“三學”。
[三學]詳細解釋
唐 代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三學,隸屬國子監。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
《新唐書·儒學傳序》:“廣學舍千二百區,三學益生員,並置書算二學,皆有博士。”
宋 代稱太學之外舍、內舍、上舍為三舍,亦稱三學。
《宋史·職官志五》:“ 熙寧 初,詔用經術取士,廣闊黌舍,分為三學,增置生徒總二千八百人。”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上》。參見“ 三舍法 ”。
佛教稱戒學、定學、慧學為“三學”。
《翻譯名義集·示三學法》:“今謂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三學是為涅槃法。”
[三學]百科解釋
佛教教義。學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即戒、定、慧。亦稱增上(卓越)戒學,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對出家的僧侶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區別。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 更多→ 三學
[三學]英文翻譯
triv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