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 qī
- 一
- 2
- 金
- AGN
[七]基本解釋
1.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2.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3.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七]詳細解釋
〈數〉
(指事。從一ㄣ。畫以紀數。本義:六加一的和)
同本義
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說文》
其數七。——《禮記·月令》
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漢書·律曆志》
七主星。——《大戴禮記·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濟》。虞注:“震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禮·考工記》
有子七人。——《詩·邶風·凱風》
又如:七寶(佛經上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璃、珍珠、玫瑰);七出(舊指休妻的七種理由:無子,淫泆報會,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壽);七雄(指戰國時秦、韓、魏、楚、燕、齊、趙七國)
七次 。如:諸葛亮七擒孟獲
〈名〉
文體名。亦稱七體,騷體的一種 。如:七體(沿襲漢·枚乘《七發》而成的一種文體;漢·傅毅有《七激》,劉廣有《七興》,曹植有《七啟》,張協有《七命》)
舊時人死後每七天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為止 。如:頭七,二七,…
姓(明代有七希賢)
[七]百科解釋
七(qī),漢語漢字。基本字義:1、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2、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3、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更多→ 七
[七]英文翻譯
seven
[七]為謎底的謎語
1.花落人亡兩不知(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