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說中的魚名。
見“ 鱸膾 ”。
1.指經切割加工過的魚。 2.即鰳魚。又名快魚。
即鱠殘魚。
切肉的刀。《資治通鑑·唐僖宗中和三年》:“戊午, 錢鏐 濟 江 迎戰,大破之, 漢宏 ( 劉漢宏 )易服持鱠刀而遁。”按,《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作“膾刀”。
《三國志·魏志·華佗傳》:“ 廣陵 太守 陳登 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
見“ 屠膾 ”。
指烹調用具。
亦作“ 斫膾 ”。薄切魚片。
猶憶蓴鱸。
魚片、肉絲。
見“ 魚膾 ”。
鰳魚的別種。形短而圓,狀類樹楯,故名。產于海。 明 胡世安 《異魚贊閏集·鱠楯》:“鱠之大者,狀楯得名,脯同嚼蠟,市肆攸輕。”自注:“鱠楯,鱠魚大者,形短而員,狀類如楯,故名。重可數百觔,漁人不常得之,間有脯而出於枯魚之肆。人厭其肉老無味,空負大名耳。”
盛放魚膾的菜盤。
庖丁,廚師。
見“ 鮮膾 ”。
即鱸膾。
1.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 2.比喻美好的詩文為人稱讚。
見“ 玉膾 ”。
泛指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