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宋元時俗。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形狀
大海。傳說中鰲為海中神龜,因稱。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亦作“鰲魚”。鰲的俗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鰲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回。” 清 李聲振 《百戲竹枝詞·旱船》:“無邊陸海吾何懼,穩坐鼇魚背上看。”
亦作“鰲極”。神話傳說中指 女媧 斷鰲足所立的四極天柱。
翰林院的別稱。
見“ 戴山鰲 ”。
猶鼎甲。狀元、榜眼、探花的合稱。
1.傳說中女媧用作天柱的大龜四足。《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高誘註:“鼇,大龜。天廢頓以鼇足柱之。”晉成公綏《天地賦》:“斷鼇足而續毀,鍊玉石而補缺。”唐黃滔《融結為河嶽賦》:“豈非斷乎鼇足之時,剖彼雞黃之日,二儀各立以交泰,一氣旁流而洋溢。” 2.器物上做成龜足形狀的底腳。《新唐書·天文志一》:“﹝渾儀﹞表里三重,下據準基,狀如十字,末樹鼇足,以張四表。”
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語出《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 蓬萊之山 而抃舞。” 三國 魏 曹植 《遠遊篇》:“靈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峩!” 唐 李商隱 《韓碑》詩:“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鼇蟠以螭。” 元 周權 《九日偕友登東岩定香寺》詩:“當時補天餘,偶墮靈鼇背。”
指翰林學士院。
亦作“鰲宮”。指禁中宮殿。因宮殿陛石鐫刻巨鰲,故名。
神話傳說中的海中巨鱉。
神話傳說謂 渤海 之東有大壑,其下無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隨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於西極,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鰲輪番舉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動。見《列子·湯問》。
補入翰苑。 唐 宋 翰林學士、承旨等官朝見皇帝時立於鐫有巨鰲的殿陛石正中,故稱。 宋 岳珂 《桯史·劉觀堂讀赦詩》:“後二年,和議成, 秦檜 懼當制者之不能説虜也,以孽子 熺 及其黨 程克俊 補鼇。”
亦作“鰲波”。巨浪。
傳說中指天柱。
海上仙山。
亦作“鰲禁”。翰林院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