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
1.不得;不能。 2.不休止。
業經;已經
同“ 所以 ”
謂三度或多次罷官。語出《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唐 劉禹錫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詩:“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清 姚瑩 《與余小坡書》:“夫不有身為貴卿,三已之不慍者乎!”
停止。
在過去
1.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2.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早就;很早已經。蚤,通“ 早 ”。
表示從現在起到將來的時間。已同以。可譯成以後
已是。
算了。《左傳·昭公十二年》:“﹝ 南蒯 ﹞將適 費 ,飲鄉人酒。鄉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者恥乎!已乎已乎,非吾黨之士乎!’” 楊伯峻 注:“已乎、已矣乎、已矣哉,皆絶望之詞。”
病癒。
過分;過甚
1.猶言而已,罷了。《漢書·敘傳下》:“ 敞 、 義 依 霍 ,庶幾雲已。”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無益於治,可為庶幾而已也。” 漢 班固 《幽通賦》:“恐魍魎之責景兮,羌未得其雲已。”2.猶言完了,休止。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詩:“勤役未雲已,壯年徒為空。”
已經。表示事情完成或時間過去。
猶無已。不得已;不能止。
1.謂得以了結。 2.謂出於自己的意願。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同“馮唐易老”。
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