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迴避。
1.亦作“避墬”。謂遷地以避災禍。 2.猶言避世隱居。
逃亡;逃匿。
見“ 避堇 ”。
辟易,退避。
傳說上古 唐堯 時有隱士 許由 、 巢父 ,德行高尚。
1.忌諱;由於道德或審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險而不願說出或聽到某些會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2.迴避[某事物] 3.封建君王或尊親為了顯示威嚴,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
辭讓榮華。
舊時迷信,謂人死之後若干日,魂隨煞返歸生時之宅,是日家人外出迴避叫“避煞”。
1.離開颳風處或遮擋住以避免風吹 2.離開或躲藏,以避免在是非之地受到注意或糾纏
1.設法躲避 2.逃避(如責任),常指狡猾地、不採用正面拒絕的辦法逃避 3.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以及其他有關人員不參加與本人有利害關係或其他關係的案件的審判、檢察或偵察
躲避;逃避。
謂星辰運行不在原處的躔次上。
亦作“ 諱辟 ”。隱匿迴避。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書事時,詭其實以有避也;其書人時,易其名以有諱也。故詭 晉文 得志之實,以代諱避致王也。”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 許 田之類是也。”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史》:“ 漢文帝 紀年有 後元 , 景帝 有 中元 ,有 後元 。 葛勝仲 曰:‘謂之後,則疑若有極,乃不諱避,何耶?’”
畏縮後退;退後躲避
謂患眼病休養,避免強烈光線刺激。
避免重複。
猶言隱姓埋名。
猶避寇。
見“ 避正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