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 2.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 3.聽覺和視覺靈敏
[lose hearing] 喪失聽力,即耳聾他幼年就已雙耳失聰
聰明;明慧
聰明敏銳
聰明,頭腦反應快
聰明穎悟。
謂明於識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數年之疑,一旦豁然,非明公聰鑒蓋世,何能及此?”
猶聖聰。舊稱帝王明察之辭。
1.聰明卓異。《南史·儒林傳·張譏》:“ 譏 幼聰俊,有思理。”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 元嘉 少聰俊。左手畫員,右手畫方,口誦經史,目數羣羊,兼成四十字詩,一時而就,足書五言一絶。” 元 無名氏 《雲窗夢》第二折:“那廝使心機賣聰俊,不隄防俺這一棍。”2.聰明秀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母親 吳氏 年紀不滿三十,且是生得聰俊飄逸。” 楊朔 《黃海日出處》:“ 黃世傑 心裡立刻湧起 魏春 大娘那張慈祥的臉,湧起她那對雙生小外孫的伶俐聰俊的嬌樣兒。”
1.使聽覺靈敏。 《國語·鄭語》:“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 清 曹籀 《<龔自珍全集>序》:“草則菖蒲薢茩,聰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2.指聽覺靈敏的耳朵。《墨子·兼愛下》:“今吾將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堅白同異之分隔也,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不能見也,辯士之所不能言也。”
指耳孔。虛,洞孔。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幼學詩·耳箴》:“任他喧萬籟,我自靜中聽,莫把邪聲入,聰虛分外靈。”
猶聖聰,聖聽。 臣下稱頌帝後英明之詞。
舊稱帝王明察之辭。
閉塞聽聞。
《書·泰誓上》:“亶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 孔 傳:“人誠聰明,則為大君,而為眾民父母。”後以“亶聰”謂天子之聰明,借指天子。
聰明伶俐。
謂聰明而記憶力強。
1.明於聽取;明於辨察。2.特指君主的聽聞。
1.上天賦予人的聽力。2.對天子聽聞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