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繩
粗繩子
繫船用的粗大繩索
1.木工打直線的墨線 2.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3.比喻規矩或法度
兩邊用繩而磴子用繩、木或金屬做的梯子
牽馬或其他牲畜用的繩子
1.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 2.引申為標準、準則
1.用於束扎髮髻或辮子的棉、毛等製成的繩子 2.〈方〉指毛線
用許多股棉線搓合成的繩子
縴夫用來拖拉船隻的繩索
麻制的繩。
雜技節目之一。演員在懸空的繩索上來回走動,並表演各種動作。
1.一項民間體育活動,由跳繩者自己或由另外兩個人持繩子兩頭,圍繞跳繩者從頭到腳轉圈搖繩或在跳繩者腳下左右兩邊搖繩來連續跳過繩子 2.民間跳繩活動所用的繩子;藝術體操運動用的一種繩子
1.古代槍炮的引火繩。 《鏡花緣》第八回:“ 林之洋 提著鳥槍、火繩, 唐敖 身佩寳劍,曲曲彎彎,越過前面山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搬運子藥、火繩及一切軍裝等項,共用長夫三十名。”2.用艾、草等搓成的繩,燃燒發煙,用來驅除蚊蟲或引火。 柳杞 《好年勝景》:“還有成捆成辮用野蒿野艾編成的火繩。這種火繩是熏除蚊子用的,驅邪味用的……露宿時警戒野獸用的,是人們走夜路照明壯膽用的。”
1.牧民套牲口用的長繩,一端有一個活套 2.帶有鉤子和套索釘的繩子,主要用於牽引炮車或把它系在前車上
法度之外。
清 代稱以繩為計量單位的土地。
猶繩檢。 約束。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 西河 少年落拓江湖,無復繩幅,《鮚埼外集》痛詆之,他書亦多訾議。”
猶奄綬。借指官印。
謂繼承祖先業跡。語出《詩·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朱熹 集傳:“繩,繼;武,跡。”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忍庵先生》:“惜此七尺,保此方寸,以為報國繩祖之本,庶能慰老人之懷。”參見“ 繩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