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小貌。喻見識淺狹。
彩箋。
具有一定質量、尺碼或摺痕的適宜於筆記、書信及便條用的書寫用箋;便條
猶箋記。給上級官員的書札。《後漢書·梁冀傳》:“百官遷召,皆先到 冀 門牋檄謝恩,然後敢詣尚書。”
摺紙作書。語出《南史·陳紀下·後主》:“﹝ 後主 ﹞常使 張貴妃 、 孔貴人 等八人夾坐, 江總 、 孔范 等十人預宴,號曰‘狎客’。先令八婦人襞采箋,製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 唐 劉禹錫 《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宋 陸游 《初到蜀州寄成都諸友》詩:“襞箋報與諸公道, 罨畫亭 邊第一詩。”
見“ 硃箋紙 ”。
紙和白絹。泛指信紙。
銓釋,探討。
猶言上書。《資治通鑑·梁簡文帝大寶元年》:“甲子, 南平王 恪 帥文武拜牋推 湘東王 繹 為相國,總百揆; 繹 不許。”
下達上的箋記和書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 紹興 中,有貴人好為俳諧體詩及箋啟……後生遂有以為工者。”
指書信。
亦作“ 蠻牋 ”。
古籍的註解
謂紙和筆。
簡短的信函。
猶箋注。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吳梅村詩》:“ 梅村 詩從未有註。近時 黎城 靳榮藩 字 介人 ,以十年之功,為之箋釋。”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余﹞曩嘗博徵 唐 宋 樂紀及管色八十四調,求之三年,方稍悟樂祖微眇,悉取《詞源》之言律者,鋭意箋釋,斠若畫一,豈旦夕能畢其説耶?”
即麻紙。
唐 代 韋陟 ,襲封 郇國公 。常授意侍妾主尺牘,書於五彩箋,詞旨輕重均合 陟 意,書體遒利有楷法, 陟 唯署名而已。見《新唐書·韋陟傳》。後因以“郇箋”敬稱他人書札。
漢 時向州郡長官陳述意見的文書稱“奏牋”。
亦作“ 龍牋 ”。繪龍的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