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
祭土地神。
發掘瘞埋,挖墳。
祭名。謂祭山後將所用牲玉埋於土中。
古代祭祀地神時,將祭品埋於地下,設人守護,謂之“守瘞”。
1.亦作“瘞臧”。指殉葬品。 2.亦作“瘞臧”。隱藏;埋藏。 3.埋葬。
古代祭地神的一種方式。先以牲獻祭求禱,然後埋之。
祭土地神。《呂氏春秋·任地》:“有年瘞土,無年瘞土。” 高誘 注:“祭土曰瘞。年,穀也。有穀祭土,報其功也。無穀祭土,禳其神也。”
見“ 瘞埋 ”。
暫時淺埋,以待遷葬。
猶旅葬。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 戴寳德 者,年逾六旬,曾與 文榮 同客 歸州 , 芳蓉 向之號泣叩頭,求示以旅瘞之處。”
設瘞坎之處。
見“ 瘞坎 ”。
焚化並埋葬。
1.祭祀天地。 2.指祭品。
見“ 瘞毛血 ”。
1.埋葬,埋藏。2.謂湮沒。
祭禮儀節之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各詣瘞位。[各官立介][贊]望瘞。[雜焚祝帛介][贊]禮畢。” 王季思 等注:“ 明 代祭宗廟及 孔 廟的禮儀,當最後唱‘望瘞’時,捧祝官與進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清史稿·禮志二》:“ 乾隆 十七年,改送燎為望瘞。明年,增望瘞樂章。”
取出已撤除的宗廟神主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