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少數民族地區或外國。
茂盛。
同“ 番薯 ”。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七:“山藷,形魁壘;番藷,形圓而長。其味,則番藷甚甘,山藷為劣耳。”
少數民族或外國的語言。 唐 盧綸 《臘日觀鹹寧王部曲娑勒擒豹歌》:“陰方質子纔三十,譯語受詞番語揖。”《清史稿·選舉志二》:“三五年後,有此一種讀書明理之人,精通番語,凡通商,督、撫衙署及海關監督,應設繙譯官承辦洋務者,即於館中遴選派充。”
舊指少數民族或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國家。亦指外國。
上次。
即番薯。詳“ 番薯 ”。
明 清 時緝捕罪犯的差役。
脈病名。
舊稱少數民族或外國的使者。 宋 王安石 《白溝行》:“ 白溝河 邊番塞地,送迎番使年年事。”《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次日閣門舍人,接得番使國書一道。”
輪流值班。
看守。
指與少數民族或外國交界的要地。 宋 王安石 《白溝行》:“ 白溝 河邊番塞地,送迎番使年年事。”
這番;這次。 宋 晏幾道 《少年游》詞之三:“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何用《漢書》來下酒?者番清話也消愁。” 姚光 《餞春》詩:“者番花事匆匆甚,回首天涯又緑陰。”
家禽的一種。也叫洋鴨。臉及頸上部皮膚粗紅,嘴基部與眼部有不規則肉瘤,公鴨尤為顯著。羽毛有白色和雜色兩種。頭大,腳矮,行動遲緩。生長快,容易肥育。原產 南美洲 及 中美洲 ,我國 華南 地區飼養較多。
翻身。
接連幾次;多次。
方言。舊時 閩南 人稱到 南洋 謀生。 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他急得無可奈何,就動了過番的念頭。”《解放日報》1946.9.30:“糧價狂漲,米鋪已論兩標價,一兩之值三百五十,番葛貴至五百錢一斤,餓死、過番日眾,人口再減而剩二萬!”
即喇嘛僧。指西番之僧。
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