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誤。 泛指文字訛誤。
1.山名。一稱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肅省永昌縣西,山丹縣東南。山勢險要,歷代駐兵防守。 2.一種紅色的顏料,多用以塗臉頰或嘴唇。也寫作“胭脂”。
即閼氏。
1.[feel surprised at] 對此(感到)驚異2.仲永生五年,父異焉,借旁近與文,即書詩四句。-- 宋. 王安石《傷仲永》
“焉”“烏”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漢字。
亦作“ 焉耳 ”。於是,而已。《穀梁傳·僖公二十年》:“秋, 齊 人 狄 人盟於 邢 , 邢 為主焉爾。” 何休 注:“焉爾,猶於是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焦循 正義:“焉耳,當作焉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 魯迅 《<嵇康集>序》:“恨學識荒陋,疏失蓋多,亦第欲存留舊文,得稍流布焉爾。”
飄然;輕捷貌。
《莊子·齊物論》:“ 南郭子綦 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 ” 陸德明 釋文:“‘荅焉’,本又作嗒。”後以形容悵然若失的樣子。
快速貌。《左傳·莊公十一年》:“ 禹 湯 罪己,其興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堯臣 《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 仲氏 又發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陳維崧 《繞佛閣·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隱禪院用<片玉詞>韻》詞:“更沾茗粥,塵巾忽焉岸。”
見“ 焉乃 ”。
亦作“歘焉”。 猶忽然。
1.細微貌。介,通“ 芥 ”。《列子·楊朱》:“量十數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慮者,亦亡一時之中爾。”2.耿介孤高貌。《晉書·隱逸傳序》:“介焉超俗,浩然養素。”
十乾紀年法,太歲在甲之名。 《史記·曆書》:“ 太初 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 司馬貞 索隱:“焉逢,《漢書》作‘閼逢’。”《史記·曆書》:“焉逢困敦三年。” 司馬貞 索隱:“焉逢,甲也。”
因喪哀痛貌。《左傳·昭公十年》:“孤斬焉在衰絰之中。” 清 洪頤煊 《讀書叢錄·斬焉》:“斬焉,謂其痛之深也。”
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1.從此;於此。2.於是。
亦作“ 蟬嫣 ”。歲陰名。卯年的別稱。又稱“單閼”。《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 清 郝懿行 義疏:“《屈原賈生列傳》索隱引 孫炎 本作‘蟬焉’。”
見“ 焉爾 ”。
回視貌。焉,詞尾。
1.缺少;不完備。2.間斷;延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