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分比正常狀態下多;濕度大
1.土壤、空氣等潮濕而滋潤 2.因心裡難過或激動而眼含熱淚
1.潮濕而潤澤的;濕潤 2.沾濕;浸濕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澤、泥炭地)
1.浸泡,泡在水裡或其它液體裡;使浸透或泡軟 2.使濕;用水或其它液體浸透或弄濕
指多雨的季節
神經系統機能障礙引起的皮膚發紅,發癢,形成丘疹或水泡的病
中醫病名。 屬痺症一類,指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症。症見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痠痛、不能屈伸等。 漢 王充 《論衡·道虛》:“凡人稟性,身本自輕,氣本自長,中於風濕,百病傷之,故身重氣劣也。”《敦煌曲子詞·定風波》:“風濕傷寒脈緊沉,遍身虛汗似湯淋。” 宋 葉適 《夫人陳氏墓志銘》:“比寡居而病風濕,沉廢逾二十年。”
1.指空氣中水分的含量 2.常指一定物質中所含水分的比例
中醫學病名。外感熱病之一,古代統屬傷寒。後世認為本病由濕蘊於內,再感溫邪而成。病情纏綿,病程較長,變症較多,有濕重於熱和熱重於濕的不同。
潮濕混濁。
指寒濕積久之疾。
污濁而潮濕。
很濕。如:他下班路上趕上了一場雷陣雨,身上淋得稀濕。
被淋濕
1.形容鏡光。2.指水中月光。
1.同“濕痺”。亦作“溼痹”。晉葛洪《抱朴子·喻蔽》:“若以所言不純,而棄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療溼痹而刖足。” 2.中醫學病名。痺症類型之一。因風寒濕三邪中以濕邪偏勝,濕性黏膩滯著所致。表現為肌膚麻木,關節重著,腫痛處固定不移。
低下潮濕。
1.小解。2.牲畜耳朵搖動貌。 3.浪濤開合貌。
謂地勢低而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