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等響亮、清脆之聲。 2.行列整齊貌。鎗,通“蹌”。
1.宋 代禁衛軍名。《宋史·儀衛志二》:“第四,內殿直一十人,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鎗、銀鎗班各一十人。”2.銀質溫酒器。 清 鈕琇 《觚賸·棲梧閣》:“銀鎗酒市春雙靨,玉屧蓮臺月半鉤。”
1.亦作“門鎗”。 2.方言。豬舌頭。 3.見“門槍”。
1.亦作“槍櫐”。 2.喻指界線。
指用土法製造的槍。與“洋槍”相對。槍膛內裝以火藥、鐵砂等。
1.即氣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我昨天拿了風槍出去,掛了裝茶葉的那個洋鐵罐的蓋做靶子,在那裡打著頑。”參見“ 氣槍 ”。2.即風鎬。《詩刊》1978年第2期:“香噴噴的山中味呵,熱騰騰的白饅頭。挑上百丈崖,送給英雄的風槍手。”參見“ 風鎬 ”。
形容金屬器物等響亮、清脆的聲音。
舊指西式槍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況且他洋槍在手,只要把機簧一扳,就不是好頑的了。” 丁玲 《母親》四:“就在那天夜晚,果真起了事,就在考棚那邊,傳來一陣零落的洋槍聲。”
槍上可以推送子彈進槍膛的機件
熔焊用的噴焰槍
蜮的別名。
指槍枝彈藥。
遭受槍擊的一方打槍還擊對方。
製作槍柄的木材。
形容音樂鐘鼓及其他金屬器聲音響亮。
1.亦作“旗鎗”。旗與槍。戰爭的工具。 2.旗桿端。 3.綠茶名。由帶頂芽的小葉製成。茶芽剛剛舒展成葉稱旗,尚未舒展稱槍,至二旗則老。參閱宋王得臣《麈史》卷中。 4.見“旗槍”。
1.用槍打死人 2.比喻某項事物被廢棄不用
1.舊式刺擊兵器長柄前端裝配的金屬尖頭。 2.槍管的前端。
槍上用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
1.槍膛外圍的整個金屬筒身 2.槍管;特指兩個瞄準器之間的槍管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