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魏書·袁翻傳》:“且遷都之始,日不遑給,先朝規度,每事循古,是以數年之中,悛換非一。”
悔改戒慎。
悔改。
悔悟。
悔改畏懼。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諸處兇惡強盜,如蝟毛起,如蜂閧聚,縱火殺掠,所在猖獗,罔有悛懼。”
悔改之心。
謹厚貌。
悔改;悔悟。《舊唐書·王毛仲傳》:“往屬艱難,遽茲逃慝,念深惟舊,義在優容,仍荷殊榮,蔑聞悛悔。”《資治通鑑·唐昭宗乾寧二年》:“ 鏐 遺 昌 書曰:‘與其閉門作天子,與九族、百姓俱陷塗炭,豈若開門作節度使,終身富貴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姓》:“汝即某耶?罪惡貫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此等橫暴,合置鐺鼎!”
悔改的表情。《左傳·襄公七年》:“ 孫子 無辭,亦無悛容。”
悔悟戒懼。
悔改之意。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子家 弗聽,亦無悛志。” 杜預 注:“悛,改寤也。” 楊伯峻 注:“句謂無悔改之意。”
悔改;改變。《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寶元二年》:“夫朝廷結以恩信,幾四十載,尚無懷感之意,豈茲姑息,遂可悛移!”
悔改收斂。
不悔改。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知伯 不悛, 趙襄子 由是惎 知伯 ,遂喪之。”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兵革方禦寇,爾惡胡不悛?” 明 無名氏 《玉環記·皋逢簫玉》:“知再不悛,乘風捲土,噍類無遺。” 鄭觀應 《盛世危言·善舉》:“曠學則其師督責之,至再至三,仍或不悛,則拘諸改過學堂。”
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 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好為禍患並堅持不改。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凶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清 唐甄 《潛書·遠諫》:“其有暴君,終於不省,樂禍不悛,則有如前之所言者。”
多次告誡,仍不悔改。
有邪惡之心,但不思悔改。
負固:依仗地勢險固;悛:改悔。 倚恃險阻而不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