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蓮葉團團杏花拆,長江鯉魚鰭鬣赤。念君少年棄親戚,千里萬里獨為客。誰言遠別心不易,天星墜地能為石。幾時斷得城南陌,勿使居人有行役。
高堂別館連湘渚,長向春光開萬戶。荊王去去不復來,宮中美人自歌舞。
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蕩漾波。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誰家家住遠。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盪槳。
勛名盡得國家傳,退狎琴僧與酒仙。還帶郡符經幾處,暫辭台座已三年。留司未到龍樓下,拜表長懷玉案前。秋日出城伊水好,領誰相逐上閒船。
苦行長不出,清羸最少年。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避草每移徑,濾蟲還入泉。從來天竺法,到此幾人傳。
昔日同游漳水邊,如今重說恨綿綿。天涯相見還離別,客路秋風又幾年。
舊寵昭陽里,尋仙此最稀。名初出宮籍,身未稱霞衣。已別歌舞貴,長隨鸞鶴飛。中官看入洞,空駕玉輪歸。
佛寺連野水,池幽夏景清。繁木蔭芙蕖,時有水禽鳴。通溪岸暫斷,分渚流復縈。伴僧鐘磬罷,月來池上明。友人竟不至,東北見高城。獨游自寂寞,況此恨盈盈。
病里出門行步遲,喜君相贈古藤枝。倚來自覺身生力,每向傍人說得時。
閒園多好風,不意在街東。早早詩名遠,長長酒性同。竹香新雨後,鶯語落花中。莫遣經過少,年光漸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