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織素縫衣獨苦辛,遠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貴從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無侍子,不得自到邊城裡。殷勤為看初著時,征夫身上宜不宜。
貧賤易為適,荒郊亦安居。端坐無餘思,彌樂古人書。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魚。我無耒與網,安得充廩廚。寒天白日短,檐下暖我軀。四肢暫寬柔,中腸郁不舒。多病減志氣,為客足憂虞。況復苦時節,覽景獨踟躕。
世間漸覺無多事,雖有空名未著身。合取藥成相待吃,不須先作上天人。
銜命南來會郡堂,卻思朝里接班行。才雄猶是山城守,道薄初為水部郎。選勝相留開客館,尋幽更引到僧房。明朝從此辭君去,獨出商關路漸長。
藹藹紫薇直,秋意深無窮。滴瀝仙閣漏,肅穆禁池風。竹月泛涼影,萱露澹幽叢。地清物態勝,宵閒琴思通。時屬雅音際,迥凝虛抱中。達人掌樞近,常與隱默同。
鳳凰樓下多歡樂,不覺秋風暮雨天。應為昨來身暫病,蟬聲得到耳傍邊。
天欲雨,有東風,南溪白鼉鳴窟中。六月人家井無水,夜聞白鼉人盡起。
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雲開。山門十里松間入,泉澗三重洞裡來。名岳尋游今已遍,家城禮謁便應回。舊房到日閒吟後,林下還登說法台。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
細泉深處落,夜久漸聞聲。獨起出門聽,欲尋當澗行。還疑隔林遠,復畏有風生。月下長來此,無人亦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