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薴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邊州八月修城堡,候騎先燒磧中草。胡風吹沙度隴飛,隴頭林木無北枝。將軍閱兵青塞下,鳴鼓逢逢促獵圍。天寒山路石斷裂,白日不銷帳上雪。烏孫國亂多降胡,詔使名王持漢節。年年征戰不得閒,邊人殺盡唯空山。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山禽毛如白練帶,棲我庭前栗樹枝。獼猴半夜來取栗,一雙中林向月飛。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弊裘羸馬苦難行,僮僕饑寒少筋力。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龍蟠泥中未有雲,不能生彼升天翼。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宮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導騎丞相來。路傍高樓息歌吹,千車不行行者避。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里惟空衢。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桃溪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有細腰多。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寧。行車未及家,天外非盡程。骨肉待我歡,鄉里望我榮。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人言苦夜長,窮者不念明。懼離其寢寐,百憂傷性靈。世道多險薄,相勸畢中誠。遠遊無知音,不如商賈行。達人有常志,愚夫勞所營。舊山行去遠,言歸樂此生。
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車前齊唱薤露歌,高墳新起白峨峨。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陽城中人更多。千金立碑高百尺,終作誰家柱下石。山頭松柏半無主,地下白骨多於土。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
華屋重翠幄,綺席雕象床。遠漏微更疏,薄衾中夜涼。爐氣暗裴徊,寒燈背斜光。妍姿結宵態,寢臂幽夢長。宛轉復宛轉,憶君更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