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曾成趙北歸朝計,因拜王門最好官。為郡暫辭雙鳳闕,全家遠過九龍灘。山鄉只有輸蕉戶,水鎮應多養鴨欄。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
漏天日無光,澤土松不長。君今職下位,志氣安得揚。白髮文思壯,才為國賢良。無人識高韻,薦於天子傍。況我愚朴姿,強趨利名場。遠同乾貴人,身舉固難彰。昔逢汴水濱,今會習池陽。豈無再來期,顧恐非此方。願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離別勿復道,所貴不相忘。
雨中愁不出,陰黑盡連宵。屋濕唯添漏,泥深未放朝。無芻憐馬瘦,少食信兒嬌。聞道韓夫子,還同此寂寥。
孤客到空館,夜寒愁臥遲。雖沽主人酒,不似在家時。幾宿得歡笑,如今成別離。明朝行更遠,回望隔山陂。
野外尋花共作期,今朝出郭不相隨。待君公事有閒日,此地春風應過時。
京中開講已多時,曾作壇頭證戒師。歸到雙溪橋北寺,鄉僧爭就學威儀。
勛名盡得國家傳,退狎琴僧與酒仙。還帶郡符經幾處,暫辭台座已三年。留司未到龍樓下,拜表長懷玉案前。秋日出城伊水好,領誰相逐上閒船。
寒山白雲里,法侶自招攜。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遙看處,秋風是會稽。
高堂別館連湘渚,長向春光開萬戶。荊王去去不復來,宮中美人自歌舞。
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有人時得見,無路可相尋。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唯應采靈藥,更不別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