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觀察使裴行立也)原文注釋譯文,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觀察使裴行立也)賞析作者韓愈簡介

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觀察使裴行立也)

[作者] 韓愈   [朝代] 唐代

知識久去眼,吾行其既遠。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寢飯。

子兮何為者,冠珮立憲憲。何氏之從學,蘭蕙已滿畹。

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治惟尚和同,無俟於謇謇。

或師絕學賢,不以藝自挽。子兮獨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聲音,宮室發關楗。何人識章甫,而知駿蹄踠,

惜乎吾無居,不得留息偃。臨當背面時,裁詩示繾綣。

英英桂林伯,實惟文武特。遠勞從事賢,來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屢紆直。風波無程期,所憂動不測。

子行誠艱難,我去未窮極。臨別且何言,有淚不可拭。

吾友柳子厚,其人藝且賢。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

寤寐想風采,於今已三年。不意流竄路,旬日同食眠。

所聞昔已多,所得今過前。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勢要情所重,排斥則埃塵。骨肉未免然,又況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矯矯義勇身。生平所未識,待我逾交親。

遺我數幅書,繼以藥物珍。藥物防瘴癘,書勸養形神。

不知四罪地,豈有再起辰。窮途致感激,肝膽還輪囷。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王官不可闕,未宜後諸生。

嗟我擯南海,無由助飛鳴。

寄書龍城守,君驥何時秣。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岩雖雲牢,水石互飛發。

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餘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為不忍別,感謝情至骨。

《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觀察使裴行立也)》作者韓愈簡介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後,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闢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愈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