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原文注釋譯文,村居苦寒賞析作者白居易簡介

村居苦寒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紖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標籤: 農民 寫風 人物 景色

《村居苦寒》註釋

八年十二月:指813年(元和八年)農曆的十二月。
蔽:遮,擋。
蒿(hāo)棘(jí):蒿草與荊棘。亦泛指野草。
大寒歲:數九隆冬,天寒地凍。
褐裘:以褐色面料做的皮衣。
絁(shī)被:綢被。絁,一種粗綢。
無壠畝勤:不乾農活。

《村居苦寒》賞析

賞析一

唐代中後期,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詩》)一樣,是他親眼目睹的現實生活的實錄。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寫農民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過得十分痛苦,後一部分寫作者在這樣的大寒天卻是深掩房門,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蓋,既無挨餓受凍之苦,又無下田勞動之勤。詩人把自己的生活與農民的痛苦作了對比,深深感到慚愧和內疚,以致發出“自問是何人?”的慨嘆。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溫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賞析二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親逝世,離開官場,回家居喪,退居於下邽渭村(今陝西渭南縣境)老家。退居期間,他身體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濟。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期間的元和“八年十二月”。
唐代中後期,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詩》)一樣,當系他親眼目睹的現實生活的實錄。
這首詩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寫農民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們是多么痛苦呵!後一部分寫自己在這樣的大寒天卻是深掩房門,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蓋,既無挨餓受凍之苦,又無下田勞動之勤。詩人把自己的生活與農民的痛苦作了對比,深深感到慚愧和內疚,以致發出“自問是何人?”的慨嘆。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溫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
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詩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村居苦寒》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作者:佚名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親逝世,離開官場,回家居喪,退居於下邽渭村(今陝西渭南縣境)老家。退居期間,他身體多病,生活困窘,...

《村居苦寒》作者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鄭州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鍠移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市北)。白鍠後曾任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遂移家於新鄭,白居易本人就出生於河南新鄭。卒後葬於河南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