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譯文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過雨洗後,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後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草、艾草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是農夫出身。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註釋
①:此詞作於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外放,任徐州知州時。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於原野沙地。
③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並肩而耕。
④潑——潑水。形容雨後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⑤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我原是農夫中的一員。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作者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