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山樽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詠山樽二首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詠山樽二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蟠木不雕飾,且將斤斧疏。

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樑餘。

外與金罍並,中涵玉醴虛。

慚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無江海量,偃蹇在君門。


標籤: 組詩 其他

《詠山樽二首》譯文

盤根錯節的樹瘤,也不用刀斧劈削雕飾。
也不堪作為棟樑之才,中間挖空就是酒杯杯,反扣著倒有高山的氣概。
這木樽常常與黃金的酒壺放在一起,裡面倒是盛滿了玉色酒汁。
面對大人的垂青真是有點慚愧,將就在你華美的宴席上湊個人數吧!

《詠山樽二首》註釋

⑴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⑵玉醴:玉泉,這裡以玉醴為酒。
⑶玳筵:以玳瑁裝飾坐具的宴席
⑷嵌:開張的樣子。

《詠山樽二首》賞析

根據《全唐》,第一首詩又題作“詠柳少府山癭木樽”。在詩中李白對一個小木酒杯就說了那么多事。從這裡,讀者可以看出李白的風趣與幽默,也足見李白的詩歌才華。“外與金罍並,中涵玉醴虛”兩句中的“並”字與“虛”字用得極好,是這首詩的詩眼。
第二首詩說,這酒樽是臃腫的寒山木鏤空做成的。只因為其量不夠大,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中人家派上用場。這裡透露出的信息是:李白認為自己不能被重用的原因是沒有能夠容納難容之事的度量。李白太高潔了,他容不得楊國忠之流的驕橫跋扈,所以被排擠出長安。

《詠山樽二首》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