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祈雨原文注釋譯文,觀祈雨賞析作者李約簡介

觀祈雨

[作者] 李約   [朝代] 唐代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標籤: 諷刺 目的

《觀祈雨》譯文

久旱無雨,桑樹枝都長不出葉子來,地面異常乾燥,塵土飛揚,土地好像要生煙燃燒;龍王廟前,人們敲鑼打鼓,祈求龍王普降甘霖。而富貴人家卻處處觀賞歌舞,還怕春天的陰雨使管弦樂器受潮而發不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觀祈雨》註釋

⑴祈雨:祈求龍王降雨。古時乾旱時節,從朝廷、官府到民間,都築台或到龍王廟祈求龍王降雨。
⑵“桑條”句:寫旱情嚴重,桑葉枯落,只剩光禿禿的枝條;土地久旱,塵土飛揚,仿佛燃燒冒煙。
⑶簫管:樂器名,此處指吹奏各種樂器。水廟:龍王廟。
⑷朱門:富豪權貴之家。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後用“朱門”代稱富貴之家。杜甫有“朱門酒肉臭”之句。幾處:多少處,猶言處處。
⑸春陰:陰雨的春天。咽(yè):凝塞,使樂器發聲不響。

《觀祈雨》賞析

賞析一

此詩寫觀看祈雨的感慨。通過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水滸傳》中“赤日炎炎似火燒”那首著名的民歌與此詩在主題、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語言明快潑辣,對比的方式較為直截了當;而此詩語言含蓄曲折,對比的手法比較委婉。
首句先寫旱情,這是祈雨的原因。《水滸》民歌寫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詩則緊緊抓住春旱特點。“桑條無葉”是寫春旱毀了養蠶業,“土生煙”則寫出春旱對農業的嚴重影響。因為莊稼枯死,便只能見“土”;樹上無葉,只能見“條”。所以,這描寫旱象的首句可謂形象、真切。“水廟”即龍王廟,是古時祈雨的場所白居易就曾描寫過求龍神降福的場面:“豐凶水旱與疾疫,鄉里皆言龍所為。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黑潭龍》)所謂“賽”,即迎龍娛神的儀式,此詩第二句所寫“簫管迎龍”正是這種賽神場面。在簫管鳴奏聲中,人們表演各種娛神的節目,看去煞是熱鬧。但是,祈雨民眾只是強顏歡笑,內心是焦急的。這裡雖不明說“農夫心內如湯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對於民歌的明快,此詩表現出含蓄的特色。
詩的後兩句忽然撇開,寫另一種場面,似乎離題,然而與題目卻有著內在的聯繫。如果說前兩句是正寫“觀祈雨”的題面,則後兩句可以說是觀祈雨的感想。前後兩種場面,形成一組對照。水廟前是無數小百姓,簫管追隨,恭迎龍神;而少數“幾處”豪家,同時也在品味管弦,欣賞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卻“猶恐春陰”。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關的生計問題;“猶恐春陰”者,則僅僅是怕絲竹受潮,聲音啞咽而已。這樣,一方是深重的殷憂與不幸,另一方卻是荒嬉與閒愁。這樣的對比,潛台詞可以說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這一點作者雖已說明卻未說盡,仍給讀者以廣闊聯想的空間。此詩對比手法不像“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那樣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諷刺更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尋味。

賞析二

此詩寫觀看祈雨的感慨。通過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水滸》中“赤日炎炎似火燒”那首著名的民歌與此詩在主題、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語言明快潑辣,對比的方式較為直截了當;而此詩語言含蓄曲折,對比的手法比較委婉。
首句先寫旱情,這是祈雨的原因。《水滸》民歌寫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詩則緊緊抓住春旱特點。“桑條無葉”是寫春旱毀了養蠶業,“土生煙”則寫出春旱對農業的嚴重影響。因為莊稼枯死,便只能見“土”;樹上無葉,只能見“條”。所以,這描寫旱象的首句可謂形象、真切。“水廟”即龍王廟,是古時祈雨的場所。白居易就曾描寫過求龍神降福的場面:“豐凶水旱與疾疫,鄉里皆言龍所為。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黑龍潭》)所謂“賽”,即迎龍娛神的儀式,此詩第二句所寫“簫管迎龍”正是這種賽神場面。在簫管鳴奏聲中,人們表演各種娛神的節目,看去煞是熱鬧。但是,祈雨民眾只是強顏歡笑,內心是焦急的。這裡雖不明說“農夫心內如湯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對於民歌的明快,此詩表現出含蓄的特色。
詩的後兩句忽然撇開,寫另一種場面,似乎離題,然而與題目卻有著內在的聯繫。如果說前兩句是正寫“觀祈雨”的題面,則後兩句可以說是觀祈雨的感想。前後兩種場面,形成一組對照。水廟前是無數小百姓,簫管追隨,恭迎龍神;而少數“幾處”豪家,同時也在品味管弦,欣賞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卻“猶恐春陰”。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關的生計問題;“猶恐春陰”者,則僅僅是怕絲竹受潮,聲音啞咽而已。這樣,一方是深重的殷憂與不幸,另一方卻是荒嬉與閒愁。這樣的對比,潛台詞可以說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這一點作者雖已說明卻未說盡,仍給讀者以廣闊聯想的空間。此詩對比手法不象“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那樣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諷刺更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尋味。

《觀祈雨》作者李約簡介

李約

[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鄭王元懿玄孫,勉子,官兵部員外郎。有畫癖,聞一士人家有張璪所繪松石幛子,乃詣購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裹。唯得兩幅,雙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繪練記。以至行雅操知名當時。特精楷隸,並善畫梅。又蕭字為梁侍中蕭子云壁書,李約得之,崔備為之記,約自為贊,又以名其齋。《唐書宗室世系表》、《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圖繪寶鑑補遺》、《蕭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