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釋譯文,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賞析作者左丘明簡介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作者] 左丘明   [朝代] 先秦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盪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標籤: 戰爭 古文觀止 文言文 場景 其他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譯文

齊桓公與夫人蔡姬在園林中乘舟遊玩,蔡姬故意晃動小船,桓公嚇得臉色都變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卻不聽。桓公一怒之下讓她回到了蔡國,但沒有說與她斷絕夫妻關係,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卻讓她改嫁了。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到諸侯之師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雙方相距遙遠,即使是馬牛牝牡相誘也不相及。沒想到您進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么緣故?”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姜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召康公還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範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徵收貢物; 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楚國使臣回答說: “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么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於是齊軍繼續前進,臨時駐紮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齊軍中去交涉,齊軍後撤,臨時駐紮在召陵。
  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先君的友好關係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係,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並為我們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齊桓公說:“我率領這些 諸侯軍隊作戰,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攻打城池,什么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么楚國就把方城山當作城牆,把漢水當作護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註釋

(1)諸侯之師:指參與侵蔡的魯、宋、陳、衛、鄭、許、曹等諸侯國的軍隊。蔡:諸侯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帶。
(2)楚子:指楚成王。與:介詞,跟,和。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邊遠的地方,不實指大海,形容兩國相距甚遠。
(4)唯是:即使。風:公畜和母畜在發情期相互追逐引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由於相距遙遠,雖有引誘,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沒有想到。涉:淌水而過,這裡的意思是進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時的太保,“康”是諡號。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 指姜尚,他是齊國的開國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九伯:九州的長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國諸侯。
(8)實征之:可以征伐他們。
(9)履:踐踏。這裡指齊國可以征伐的範圍。
(10)海:指渤海和黃海。河:黃河。穆陵:地名,即今山東的穆陵關。無棣:地名,齊國的北境, 在今山東無棣縣附近。
(11)貢:貢物。包:裹束。茅:菁茅。入:進貢。共:同“供”,供給。
(12)縮酒:滲濾酒渣,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依鄭玄說,見《周禮甸師》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稱。 征:責問,追問。
(14)昭王:周成王的孫子周昭王。問:責問。
(15)次:軍隊臨時駐紮。陘(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縣南。
(16) 屈完:楚國大夫。如:到,去。師:軍隊。
(17)召(shào)陵:楚國地名,在今河南偃城東。
(18)不榖(gǔ):不善,諸侯自己的謙稱。
(19)惠:恩惠,這裡作表示敬意的詞。 徼(yāo):求;本義是巡查、巡邏,讀(jiào)。 敝邑(yì):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20)辱:屈辱,這裡作表示敬意的詞。
(21)眾:指諸侯的軍隊,
(22)綏(suí):安撫。
(23)方城:指楚國在 北境修築的楚長城。
(24)盟:訂立盟約。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相關內容

評析作者:佚名  此文在記述春秋時代齊楚兩國的這場外交鬥爭時,並不是用敘述語言來記述它的過程,而是把“出場”人物放在雙方的矛盾衝突中。並通過他們各自的個性化語言和...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作者左丘明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而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後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山東泰安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圖片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