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王節士歌原文注釋譯文,臨江王節士歌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臨江王節士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吳雲寒,燕鴻苦。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白日當天心,

照之可以事明主。壯士憤,雄風生。安得倚天劍,

跨海斬長鯨。

《臨江王節士歌》賞析

也許是因李白喜歡皎潔的緣故,他的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詞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創造性的筆下,幾乎什么都可以成為白的。“白玉”“白石”“白雲”“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鷗”,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臨江王節士歌》)李白就這樣用他的詩筆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鴻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潔,蘊含不與別人同流合污之意。
“吳雲寒,燕鴻苦”,雖說吳雲寒凍,鴻燕號苦。實則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權貴而遭排擠,暗暗叫苦之意。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描繪出一幅節士悲秋、淚流如雨的淒冷景色圖。
“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壯士憤,雄風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該詩以“跨海斬長鯨”一句將臨江節士的威猛與豪邁刻畫得淋漓盡致。
整體來看,此詩寫節士悲秋,激情遞發,思欲報國。前六句寫肅殺之秋景及節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寫節士因悲秋而思欲報國。“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報明主”,意謂報國之心,白日可鑑。後四句寫節士發奮報國,立志滅敵。

《臨江王節士歌》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