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詠橘原文注釋譯文,浣溪沙·詠橘賞析作者蘇軾簡介

浣溪沙·詠橘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代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浣溪沙·詠橘》譯文

一夜秋霜過後,菊花凋謝荷葉枯萎,而新橘卻在經霜之後變得更加鮮亮,整個橘林都閃著光亮。原來是橘子由青色逐漸變成金黃色了。摘下一個剝開之後,香味噴人,初嘗新橘,汁水齒舌間如泉般流淌。據說,吳地產的橘子女孩子剝後,手上三日仍留有餘香。

《浣溪沙·詠橘》註釋

⑴ 一夜霜:橘經霜之後,顏色開始變黃而味道也更美。白居易《揀貢橘書情》:“瓊漿氣味得霜成。”
⑵“新苞綠葉”句:沈約《園橘》:“綠葉迎霜滋,朱苞待霜潤。”新苞:指新橘,橘經霜變黃,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黃色花苞。
⑶青黃:指橘子,橘子成熟時,果皮由青色逐漸變成金黃色。屈原《橘頌》“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⑷“香霧”二句:蘇軾《食柑詩》“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宋·韓彥直《橘錄》卷上《真柑》:“真柑在品類中最貴可珍……始霜之旦,園丁采以獻,風味照座,擘之則香霧噀人。”噀(xùn):噴。清泉:喻橘汁。
⑸吳姬:吳地美女。

《浣溪沙·詠橘》賞析

這首詠橘詞,巧言物狀,體物細微,屬“純用賦體,描寫確尚”的詠物佳作,頗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布置環境以使下文有餘地抒發。“菊暗荷枯”四字,是東坡《贈劉景文》“荷狙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經霜之後,橘始變黃而味愈美。晉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揀貢橘書情》詩:“瓊漿氣味得霜成。”皆可參證。“新苞”句,輕輕點出題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稱。又,橘樹常綠,凌寒不凋。《楚辭。橘頌》:“綠葉素榮,紛其可嘉兮。沈約《橘》詩:“綠葉迎露滋,朱苞待霜潤。”東坡用“新苞綠葉”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繪之,可謂盡得橘之神。“竹籬茅捨出青黃”,好一“出”字。竹籬茅舍,掩映於青黃相間的橘林之中,可見橘樹生長之盛,人家環境之美,一年好景,正當此時。
過片二句,寫嘗橘的情狀。擘開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霧般噴濺,初嘗新橘,汁水齒舌間如泉般流淌。“香霧”、“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稱絕妙。
“驚”、“怯”二字,活畫出女子嘗橘時的嬌態。驚,是驚於橘皮迸裂時香霧濺人,怯,是怯於橘汁的涼冷和酸葉。末句點出“吳姬”,實際也點明新橘的產地。吳中產橘,尤以太湖中東西兩洞庭山所產者為最著,洞庭橘唐宋時為貢物。“三日手猶香”,著意誇張,盡得吳橘之味矣。

《浣溪沙·詠橘》作者蘇軾簡介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